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大中城市活动 > 新闻资讯 > 文章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文章

涵养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时间:2021-06-17    点击: 次    来源:国家科技人才服务网    作者:国家科技人才服务网 - 小 + 大

●人才生态包罗万象,聚天下英才,关键在于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发力环节,形成持久竞争力,以人才优势创发展胜势


人才工作要“集群”

人才竞争的基础是产业生态的竞争。产业与人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产业结构决定人才需求结构,产生“拉力效应”;人才结构是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产生“推力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产业生态是最大的人才发展生态,只有夯实产业基础,才能真正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

这些年,我在江北新区工作,最大的感受就是人才工作要“集群”。江北新区站在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联动叠加的新风口,是创新的策源地、改革的试验田,创新要围绕“集群”,人才生态的打造也要围绕“集群”。在这方面,我们坚持起步即同步,在获批新区之初,就放眼全球,对国际国内产业布局进行分析研判,选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新金融三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以前沿产业集聚前沿人才。

在人才招引中,我们感到单个引进的效果并不理想,只有组团式引进,建立起相关产业领域全链条的产业生态体系,把相关联的学科和专业、人才聚在一起,分工协作,才能真正实现高效创新、共生共荣。在“基因之城”建设中,我们通过建立多功能、高水平区域性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覆盖生物样本汇交、多组学发掘、数据演练、临床转化到服务新药创制的全链条研发服务体系,由此,集聚了基因及生命健康企业900多家。组团式聚集人才的独特优势产生的复利效应,也必将为新区的创新发展带来指数奇迹。

制度环境比物质待遇更宝贵

人才与创新是相伴相生的,创新人才更需要一个地区不断促进和持续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与之相匹配,否则人才来后,也如无水之鱼。

曾几何时,人才争夺硝烟弥漫,奇招狠招迭出。但无论送帽子、送编制、送户口、送福利,其实质都是送待遇。招引人才,需要真金白银诚意满满;留住人才,更需要一流的创新生态体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形成创新创业人才高地,让“第一资源”产生“第一动力”。

为让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些年来,江北新区把创新火力最集中的靶点,瞄准在按市场取向设计政策上——引入社会化风险投资、经济贡献等人才评价指标,突出“伯乐”相才荐才,建立高层次人才举荐制度,聘任包括3名院士在内的21名海内外专家为举荐委员,打造高层次人才直通车,举荐认定58名高层次举荐人才;着眼人才供给侧改革,创办国内唯一的专业化集成电路培训基地,采用“政产学研用”产教融合、多方协作的方式,全面升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为企业“量身打造”实用型人才。如今的新区,已集聚诺奖得主2人、中外院士61人,各类高层次人才2295人,想创新敢就业蔚然成风。

良好的人文生态让人才宾至如归

从长远看,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对人的吸引力,更体现在看不见的人文层面。特别是人才群体,对人居环境的品质要求比普通人更高,更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才至上,突出国际标准、现代理念,顺应人才幸福期盼,创新推动软硬环境品质提升。

人才发展,需要公平竞争、自由拼搏的发展环境,以及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这就需要设身处地为人才着想,耐心细致倾听人才需求,既为人才提供科研设备、资金支持等生产服务,也为人才解决好子女家属就学、就业、就医等生活需求,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文生态,让人才安下心来埋头苦干,让创新创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

在我们新区有一家名叫世和基因的高科技企业,其创始人邵阳13岁就跟随父母移民到了加拿大。2013年,在我们的感召下,邵阳带着7项高通量测序相关专利,毅然离开就职的多伦多大学来到新区创业。从招聘第一名员工开始,短短8年时间里,在创新氛围和优质服务助力下,世和基因已成长为国内肿瘤基因测序精准医学领域的佼佼者。2019年,邵阳博士找到我们,要求恢复中国国籍。当拿到自己的户口本时,他感慨万千:“我看好这片创业的热土,要扎下根来,一心一意做事。”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持续打造一流人才生态,加快海绵城市、集约城市、美丽城市建设的坚定信念。

(作者系南京市江北新区党群工作部部长)

上一篇:李克强:东北振兴还是要靠改革开放

下一篇:党建融进去 创新强起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科技人才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24 felledbaba 版权所有,授权国家科技人才服务网使用